苏轼庐山烟雨浙江潮世间万物不过如此

走四方
2019-06-28

每个人这一生都有些莫名其妙的执着,也许是一个人,也许是一件事,也许是一个地方。

看不开,参不透,放不下,所以才会迷茫,才会痛苦。

当我们看开,放下,便会豁然开朗,就像苏轼写给儿子的那首《庐山烟雨》所言:世间万物,不过如此。

迷茫时读一读苏轼这首

熊武 摄。

全诗如下:

庐山烟雨浙江潮,未至千般恨不消。

到得还来别无事,庐山烟雨浙江潮。

这是苏轼临终时给小儿子苏过手书的一道偈子,以一个历尽沧桑的老者口吻,敦敦教导儿子。

他因为“乌台诗案”一路贬谪,黄州惠州儋州,直到64岁,朝廷大赦天下,他才蒙恩结束流放生涯。

此时的他已不是当年那个踌躇满志,一心报国的慷慨之士,仕途的坎坷,生活的艰辛,让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。

当时他在北归途中听说儿子苏过要去中山府出任通判,于是写下了这首诗,道尽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担忧和疼爱之情。

这首诗开头和结尾一模一样,却不显啰嗦,反而揭示了人生哲理,不得不说大文豪就是大文豪。

迷茫时读一读苏轼这首

熊武 摄。

庐山烟雨浙江潮,未至千般恨不消。

庐山神秘美丽的烟雨,浙江宏伟壮阔的钱塘大潮,天下闻名,如果此生无缘一见,怕是会抱憾终身。

从诗歌开头我们便不难看出诗人对庐山和浙江的风景心驰已久,魂牵梦萦,总觉得若不能身临其境,一揽芳华,千般遗憾,此恨难消。

后来苏轼也曾到过庐山,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”;他也曾出任杭州刺史,西湖、钱塘江都留下了他的足迹,“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妆浓抹总相宜”、“八月十八潮,壮观天下无”。

很多时候,我们也会向苏轼一样对于一个人或是一个地方,心心念念,总觉得若不能满足,此生便不算圆满。

只是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,当我们得到了,看腻了,也许又会有另一番景象。

迷茫时读一读苏轼这首

熊武 摄。

到得还来别无事,庐山烟雨浙江潮。

当他饱览庐山烟雨,一观钱塘大潮,发现其实也不过如此。

诗歌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开头的庐山烟雨,只是末尾这句的韵味却已不同于第一句了。

当时他是向往的,如今见过了,看多了,竟觉得当初魂牵梦绕的美景,亦不过如此。

是庐山烟雨不神奇吗?浙江大潮不壮观吗?还是诗人不喜欢呢?

其实烟雨依旧迷离朦胧,大潮依然波澜壮阔,只是他的心境变了。

当初汲汲营营,苦苦追求,可当它真的在你眼前揭开神秘面纱,那份神秘感消失了,那份求不得被满足了。

所以景色依旧,而他却少了当初的那份心潮澎湃。

苏轼这一生诗意禅趣,尤其到了晚年,参禅已深入堂奥,这首诗便是悟道中的上乘之作。他借这首诗,以自身的经历,警醒儿子:世间万物,不过如此,不要过于沉迷,也不要过于执着。

这是一个老父亲对儿子的拳拳爱意。

迷茫时读一读苏轼这首

熊武 摄。

佛说:“人生有三苦:一苦是你得不到;二苦是得到了,发现不过如此;三苦是你轻易地放弃了,后来却发现原来它是那么重要”。

既然得不到,得到,放弃都会痛苦,那么何不潇洒一些呢?

浮世繁华,红尘一梦;聚散离别,弹指流年;如梦如幻,烟消云散。

我们总想抓住什么,却总是徒劳无功。

到最后,我们会发现,世间万物都如庐山烟雨,浙江潮,不过如此。

人生不在于身在何处,而在于心往何处。

何不保持一颗平常心?闲看庭前花开花落,漫随天外云卷云舒。

来源:凯紫的诗词之美

版权声明: 一起游平台版权声明 侵权联系:邮箱:163828@qq.com
8929001